上海市領導曾召集海外金融機構的駐滬負責人,探討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地位、吸引海外專才之道。令他們驚訝的是,外資銀行最頭痛的不是租金昂貴、監管嚴厲、環境污染、高所得稅,甚至不是人民幣無法自由兌換,而是在上海難以找到真正具有國際水準的、令外派人員放心的醫療服務。
對於金融機構,無法將自己的外派人員及家屬妥善安置,再多的生意機會也只能慢行。對於追求高樓、高效、高GDP,強調靈活政策與積極監管的上海官員們,這是始料不及的。
醫療保健,其實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“短板”,社會發展的滯後因素,民眾不滿的源頭之一。在過去的十年中,中國幾乎在所有領域都有所進步,唯獨醫療衛生的質量倒退了,費用卻一漲再漲。
可以說,本世紀初實施的醫療改革,已經以全面失敗而告終。見死不救、沒病看出病來、貪污受賄,成了這個行業的潛規則,廣為民眾所詬病。在多數公立醫院,擁擠、混亂、低效成為常態,醫生、員工在壓力之下,早已將為人民服務置之腦後。作為拾遺補缺的民間醫療機構,一方面受到監管、條例的限制,另一方面又存在著自身資質上的缺陷。現行的醫療體制離人性化、專業化、國際化、個性化,還有很大的差距。中國目前的醫療環境,與中國經濟的崛起不相稱,與改革的要求不相稱,與民眾的期望不相稱。
改革開放三十年中,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,一躍成為世界加工廠。在今後的二十年,筆者相信經濟會由出口主導轉向內需主導,中國的消費增長將是拉動經濟的主要引擎。預計在2020-2025年之間,中國的消費總量會超過美國,位居世界第一。中國消費進入快速軌道不僅是中國的故事,轉型的故事,而且是世界的故事,全球貿易再平衡的故事。
在消費起飛的大時代中,醫療業是筆者十分看好的幾個行業之一。醫療保健業的落後,恰恰為它今後的成長提供了空間和可能。首先,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中產階級主導的消費社會,在住房、汽車、吃飯、穿衣等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後,選擇性消費(discretionary consumption,包括醫療、健體、教育、旅遊)成為下一步開支的主體。以其它新興國家經驗看,中產消費出現爆炸性增長,往往在家庭收入達到5000-7000美元前後出現。其次,我們將面臨一個個性化的時代,醫療服務的個性化、人性化、多元化乃大勢所趨。公共醫院以外的選擇和擴展空間非常大,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,沒有壟斷的領域,機會與挑戰共存。再者,醫療業有其特性。消費者在其它產品選擇上也許會比較價格,但是接受心臟手術、癌症治療時,一定選擇在可承受範圍內最好的醫療服務。醫療業具有在中國社會中並不多見的定價能力。
看好醫療行業的另一個原因,是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。過去四十年的人口政策,使得老齡化變成一個無法迴避的社會趨勢。至2020年時,退休人口預計較十年前多出一倍。超高齡人口(年齡超過80歲)預計增加四倍,而超高齡老人每人所需的醫療費用是一般退休人士的八倍。同時中產階層對獨生子女保健的要求會越來越高,支出也越來越大。
和諧社會,在醫療改革上意味著1)全民保健逐漸推出,2)醫療服務趨多樣化、人性化。前者將帶來市場的爆炸性增長,後者使具有競爭力的醫療企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及定價能力。
目前醫療行業(不包括保健部分)佔中國消費開支不到7%,而歐美國家多在15-20%左右。筆者預計在2020年時,中國的醫療開支將達到11萬億元,乃各個主要行業中增長最迅速的領域之一。如今無論房地產還是銀行,都強調多樣化、專業化、個性化的增值服務。期待著中國的醫療業,也在多樣化、專業化、個性化的過程中實現價值、走向繁榮、造福社會。
- Jul 29 Thu 2010 13:06
陶冬:我看好今後十年的醫療業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